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将于5月1日实施,这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。
这一规范以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为目标,在规模、布局、功能、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,对住宅项目的建设、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。一系列规定既提升了房屋建筑标准,也符合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多样化需求。
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着力推动“好房子”建设,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“一键直达”
《住宅项目规范》明确,新建住宅最高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,或者最高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9米的住宅建筑,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。
“这一规定是对传统多层住宅的升级,也是房屋适老化建设的重要方面,保留了传统多层住宅低密度、低容积率等优点,使其升级为多层电梯住宅或者电梯洋房,极大提升房屋居住舒适度。”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吴义东说。
那么,四层及以上新建住宅设置电梯后会影响低层住户吗?
以前,居民爬楼梯产生的噪音会影响到低层住户,安装电梯之后,电梯运行中产生的噪音与爬楼梯相比较小,而且,随着楼板隔音效果的提升,对低层住户而言楼道会更加安静。
与此同时,安装电梯也会提升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居民的便利性,低层住宅溢价空间减少,价格竞争力减弱。
“对四层以上的多层住宅而言,安装电梯难免会占用一部分空间,但多层住宅的得房率本身就高于高层住宅,随着电梯井的设计优化,安装电梯不会对多层住宅得房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。”吴义东说,随着层高的提升,房屋竖向空间面积增加,可通过挑空设计进一步增加功能性面积。
“想要增加住宅项目功能性面积需要从空间规划、设计创新及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。”合肥市包河区一家房企项目相关负责人丁亚平说,举个例子,一个60平方米的住宅,其内部空间有限,但可以采用折叠家具、在墙面上安装置物架或者书架、上下床设计等方式,释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。
下一步,全省各地结合城市更新等行动,加强顶层设计和资金保障,优化报建审批流程,制定更具体的标准和规范,对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和分类处理等,全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,守住居住安全底线。
适老化设计
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,“银发族”规模不断扩大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,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。
“我们在规划时就将养老用房等设置在一楼和二楼,并配有无障碍设施和电梯,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。”合肥东部新中心附近的一家房企项目营销副总王广胜说。
适老化设计作为住宅建设的重要考量,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
《住宅项目规范》明确要求,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;新建住宅建筑户门通行净宽不应小于0.90m,既有住宅建筑改造户门通行净宽不应小于0.80m,卧室门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0.80m,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0.70m,并应预留无障碍改造的条件。
“对于户门、卫生间门通行净宽以及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的提升,安徽应该对照《住宅项目规范》进行住宅设计和建造交付。”吴义东认为,在这个过程中,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适配、产业链整合等方面推进新规落地,同时结合不同城市的气候特征、楼市情况因城施策,试点设立“好房子”建设专项贷款,为绿色建材、科技建材的研发和生产提供金融支持等。
《住宅项目规范》中的相关要求在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,是否会导致中小户型可灵活支配空间下降进而影响其市场前景?又该如何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的需求?
严格意义上说,新规可能会增加中小户型设计难度,这会倒逼中小户型住宅更加注重通过材料升级、技术创新等方式,成为“小而美”“小而精”的优质住宅产品。同时,这些标准也将推动中小户型住宅从面积竞争转向功能价值竞争,加上价格优势,中小户型住宅可能更受市场青睐。
“需要注意的是,《住宅项目规范》中的相关参数是最基本的要求,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满足新规的基础上,通过合理规划和配置,平衡好标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。”合肥大学房地产研究所顾问凌斌表示。
此外,在适老化设计过程中,应采取全流程穿透式审查、信用惩戒机制和数字化监管等方式,创建“好房子”建造企业星级认定并动态更新,更好地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。
品质竞争
当前,人们的住房需求,已经开始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,建设“好房子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《住宅项目规范》是加快建设“好房子”的重要举措,新规实施后,将有力推进住宅产品更新,实现从“数量扩张”到“品质竞争”,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选择。
“这套房子真不错,地理位置很好,既有老城生活烟火气,又紧邻新兴潮流地标,很适合给孩子当婚房。”近日,在合肥市包河区青年路附近的一个房企项目现场,市民李女士通过摇号成功选到了心仪的房子。
该项目是合肥市包河城区首个新计容项目,4月19日首开便推出三栋楼,共计106套房源,截至目前,该项目已成交74套。
“我们项目每天到访客户稳定在50组以上,周末单日最高突破120组,超半数客户为周边5公里内的地缘改善群体,总体来说,项目进展情况还是不错的。”项目营销负责人张涛说,近期,合肥多个区域都有新计容项目逐步入市,高品质的房子越来越多,竞争也越来越激烈。
记者了解到,今年一季度,合肥房地产市场以“量增价稳”态势实现“开门红”,政策优化、供给提质与需求回暖形成共振,1月至3月,新房市场化销售同比增长32%,二手住房成交200万方、约2万套,同比增长3%。2月份和3月份,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指数连续2个月正增长。
在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,新规会对房企项目和房价产生哪些影响呢?
“房地产开发是有周期的,对于已经拿地规划还没建设以及部分建设一半的项目,其建设标准应该以规划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的取得时间为分割,可以按照新规之前的要求进行施工和交付,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视新规而不顾。”吴义东表示,安徽应该抓紧对照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对于施工项目中能够进行对标的硬性规定要积极对标建造,对于初步成型但能够整改之处要尽快对标整改,对于已经完成且难以整改之处要进行品质提升,确保住宅产品能够赢得消费者口碑。
吴义东认为,随着新规落地实施,短期内住宅项目开发成本或将有所增加。但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和工艺优化,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总体可控。而且,安徽已试点“限房价、竞品质”土地出让模式,政府可能通过放宽预售条件、降低房企税费等方式稳定房价。
技术的更新迭代将有力助推住宅项目开发成本的降低。比如,安徽建工集团创新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,通过标准化设计、规模化生产、精准化物流的全链条优化,让施工效率提升30%以上,实现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控制在5%至8%,同时大幅降低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。
当然,好房子的标准不是简单堆砌新技术,而是建立适宜的技术体系,在成本可控前提下实现性能跃升。这就需要对标国家层面关于“好房子”的各项标准,以政策创新为牵引、科技赋能为内核、市场需求为导向,从政策、技术、市场、保障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,进一步加快“好房子”建设进程。(来源:安徽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