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 > 省情发布

安徽明年将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

 
发布时间:2025/10/10

  

我省已累计完成治理4942个黑臭水体,治理面积约2391万平方米,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日前,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,近年来,我省持续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根据规划,到2026年,我省将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。

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措施。2024年4月,我省印发《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(2024~2026年)》,统筹开展水体治理。采取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方式,排查出5692个农村黑臭水体,逐一溯源调查、分析污染成因,制定“一水一策”治理方案,推动科学治理。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,协同联动。

我省积极争取宿州、亳州、六安、蚌埠4市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,每市获得2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;省财政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从2023年起每年统筹5亿元,带动地方统筹资金约60亿元用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其中省级安排8.6亿元,支持30个县(市、区)开展省级试点。各地积极探索,总结提炼了“贝鱼草菌藻”水生态修复、“土地渗滤”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和“以用促治”等治理和管理模式,以点带面、整体推进。省生态环境厅还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奖补办法,对治理任务重、成效好的40个县(市、区)给予3589万元奖补,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。

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是造成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。我省将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,尊重农村生产生活实际,以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便利化”为导向,加强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相衔接,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,总结提炼了经济、实用的治理模式和技术路线,如“黑灰同治+土地渗滤”、生活污水+农业面源共治等模式。随着措施的推进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由“十三五”末的13.6%,提升到了目前的47%,超出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17个百分点。(来源:安徽商报)



 
友情链接
安徽省现代省情调查研究中心  联系电话:0551-62602569  邮箱:ahsqdy@163.com
皖ICP备17018233号